二战残骸现太平洋 美巡洋舰朱诺号是怎么被击沉的?
近日,美国亿万富翁保罗·艾伦的个人搜索团队在南太平洋海底,找到了在二战时期瓜岛战役中遭日军鱼雷击沉、美军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朱诺号(USS Juneau (CL-52))的残骸。目前朱诺号仍躺在所罗门群岛约4200米处下的海域。

二战残骸现太平洋
近日,在南太平洋海底,意外找到了于瓜岛战役中遭日军鱼雷击沉、美军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朱诺号(USS Juneau (CL-52))的残骸。
负责海底搜寻任务的执行长罗伯卡夫(Robert Kraft)表示,“意外地在圣帕特里克节找到这艘军舰,全体队员感到惊喜。但朱诺号残骸目前躺在数千米的海底,昏暗且强劲的水流,都让团队事前无法确定找不找得到。当年沙利文兄弟的故事,深深地影响了那一代的美国人。”他还说,“我们正想办法应对这里恶劣的环境,这里有数千米深,非常难以预测,我们正试图将电子器件和高压电置于非常深的水域,挑战重重。”目前朱诺号躺在所罗门群岛约4200米处下的海域。
1942年11月,朱诺号被日本鱼雷击沉,夺走了687人的性命,包括著名的“沙利文五兄弟”,他们成为美国的海军英雄,甚至有一艘驱逐舰就是以他们的名字“沙利文兄弟”命名。

美军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朱诺号是怎么被击沉的?
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次大战中服役的轻巡洋舰,学习英国的黛朵级防空巡洋舰,采防空巡洋舰设计哲学建造,所以早期编号为CLAA。此级有数艘在战时经过改良,分别经历了亚特兰大号、朱诺号、圣地亚哥号、圣胡安号等战斗历程,改良的各舰又称奥克兰级。
美国亚特兰大级2号舰的朱诺号轻巡洋舰,以阿拉斯加州朱诺市命名。1942年正式投入服役,标准排水量约6000吨、舰身全长为165米、最高速度可达32海里/小时、可搭载最多673名士官兵。拥有近30架防空机炮与舰炮、8个装载鱼雷的弹夹,最大续航距离为8500海里。服役后首次巡航地点是南太平洋的汤加,曾协助救起黄蜂号航母(USS Wasp CV-7)遭击沉后落水的美军官兵。
朱诺号第一场海战是圣克鲁斯群岛战役(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),随同企业号航母(USS Enterprise (CV-6))打击日本海军。朱诺号在该海战中成功击落18家日本军机。之后随队参与惨烈的瓜岛战役,先后遭到日本天津风号驱逐舰(Amatsukaze)和伊号第二十六潜舰(I-26)鱼雷攻击,造成船舱内部大爆炸且断裂成两段,舰上多数船员死亡,包含同在舰上服役的沙利文五兄弟。

以下为朱诺号详细服役经过:
朱诺号:完工后编入大西洋舰队第10巡洋舰舰队,后转入第8巡洋舰舰队。在1942年8月22日转入太平洋舰队前,参与了对维希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岛(Martinique)和瓜达鲁佩岛(Guadaloupe)的封锁。在太平洋舰队中,它首先服役于第11巡洋舰舰队。9月上旬,编入第18特混舰队,该舰队的主力是“黄蜂”号航母,但不幸的是该舰于9月15日被日潜艇击沉,“朱诺”号救起了部分幸存者。后又加入TF17(主力为“大黄蜂”号航母),参加了对肖特兰岛的空袭和圣塔克鲁斯海战。11月上旬,作为TG62.4的成员也参与了12号晚上的战斗。在“亚特兰大”号被重创的同时,“朱诺”号的左舷挨了一枚鱼雷,丧失了一半动力。第二天中午返航途中,这艘不幸的战舰又中了日本潜艇伊-26号的鱼雷,在20秒钟内即沉入大海,其余美舰因为害怕被攻击而未施救援,“朱诺”号上仅10人幸存。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,从此美军不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战舰上。后期服役的奥克兰级有一条名为朱诺号,就是为了纪念该舰。